荷兰纪行(二)

没想到被搁置许久的博客竟收到读者的留言(这样的博客居然还有读者)。那么还是趁着假期尚未结束,先把之前的一些东西写完吧。

BSN死胡同

上回书说到,刚来到荷兰的后的生活并不顺利。我首先遇到的障碍是:荷兰最大的连锁超市Albert Heijn,也是我家门口的超市,不接受信用卡付款而只接受借记卡支付和现金,而我还不能申办借记卡。于是我只得每天使用现金。现金的不方便之处在于欧洲习惯使用硬币,每次找钱找出来的一堆中小面额硬币都不知道如何处理是好。想要花掉的话,凑整很麻烦,不花的话放在桌子上又颇为杂乱。其次是不能办理月租电话卡,同时匿名卡又费用太高。我带过来的现金也有限,生活费在出发前提前打给了学校账户作为财产证明,要想取回就必须先办理借记卡,也就只能省着花钱。银行卡和合同制电话卡,这两个非常重要的东西,都必需要有BSN号码才能办理。当然这也怪不得别人,因为想要BSN号码需要由本人提前向住所所在地市政厅预约申请注册,而我这个拖延的性子让我没能早早预约到注册。总之在荷兰的第一个月几乎所有我遇到的麻烦事,追根溯源都是因为我没有传说中的BSN号码。

BSN为荷兰语Burgerservicenummer的缩写,英语为Citizen service number,个人感觉就是身份证号。对于预计停留荷兰超过四个月的外籍人口,需要持租房合同或者留宿你的房屋主人开具的证明在你所在市的市政厅办理BRP(Basic Registration of Persons)注册。对于在小城市长大的我来说,长久以来办理各种和政府或公共部门相关的事情,都是直接跑过去排队就好了,对于欧洲的预约制度还没有什么认识。直到到达荷兰后发现BSN号码是如此必不可少,才想起要去预约。还好学校在市政厅提前预留了给学生专用的注册时间,我预约到了三周后的时间。

小心翼翼地过了几周怕把钱花完的日子,终于可以去市政厅注册了。市政厅在市中心火车站背后一幢莱顿少见的玻璃幕墙大楼中。内部设施非常现代化,用一句话概括:充满了有钱的气息。每个单人的服务台都是一张大桌子,大厅里人不多且井然有序。负责办理注册的工作人员态度非常好,看得出来工作轻松惬意,真是令人心生羡慕。可能这就是预约制的好处吧,只要你规划好时间,获取足够的信息,就可以全程体验很好。

资本主义的家底子到底还是厚

我家那个三四线小城,前两年搞了一个政务服务中心,把原本分散在不同部门的办事窗口集中到了一个新的大型建筑内,让市民省下了不少办事的手续和路途。那个建筑虽然也很新很现代化,但是和莱顿这个市政厅比起来,还是稍显死板一些,或者说,更实用主义。其实这或许并非实用主义与否的问题,而更可能是预算的问题。目前来到荷兰将满一年,在记忆中搜索各种到访过的各种公共场所、学校的四五栋建筑,有建于百年前的也有近些年新建的,虽然外观有别,但是几乎无一不维护良好,干净整洁。不仅如此,内部装修看起来都质量很好。这里的质量不是指外表华丽,而是一眼可见的品质感。从学校的课桌课椅,到火车站楼梯的扶手,鲜有那些丑的、轻浮的、偷工减料的、不堪用的设施。

其实这样的感受从一年前刚下飞机就开始不断地冲击着我。国内只有到了非常豪华,非常新近的建筑或者场所里才有这样的感觉。而荷兰则很少有反例,整体一致性非常高,即使是在各种公共建筑和场所内。不过似乎这种精致感也是只有西北欧才有。看一些意大利的视频和照片,会有一种“这不是中国吗”的错觉。除了公共设施的高品质,政府的富裕还体现在社会福利上。所有在荷兰境内租房居住的人,满足一定条件的都可以申请房屋补助,就算是外国人也可以拿到!如此普惠的政策在中国是想都不敢想的。天真地希望一下中国的社会福利有朝一日也能达到这种水平吧。

后记

原本BSN死胡同这一节的开头写于去年十月,那时还对荷兰充满了好奇,对与BSN的事情也记得更清楚些。而如今已是一年过后,BSN的事情在历经了2022年的诸多不顺后便显得微不足道,也无心赘述,所以可能看起来根本没有那么死胡同(笑)。

下一篇可能会写一下今年我深度体验荷兰医疗系统的经历,这次要好好地倒倒苦水,还望读者海涵。